关于提升“培源科学城”规划的建议 -九游会
宜兴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结果公开政协提案结果公开
关于提升“培源科学城”规划的建议
来源: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日期:2-08-02 15:8:58 浏览次数:
01046317/2021-04104
关于提升“培源科学城”规划的建议
政协经开区(屺亭街道)工作委员会
关于提升“培源科学城”规划的建议
周培源先生,是从经开区芳桥街道走出去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的一生,孜孜不倦、无私奉献,桃李满天下,是家乡人民的自豪和骄傲。近年来,宜兴经开区委托管理芳桥街道,芳桥街道在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发展。与此同时,宜兴经开区着力打响“培源故居”影响力,筹划推进了系列活动,2020年12月5日,宜兴“双招双引”南方(深圳)活动暨南方科技大学科技人才对接合作会在深圳成功举办。此次活动中,还举行了周培源基金捐赠仪式以及“培源之光”大型系列纪录片开机仪式。
规划建设太湖湾科创带,是无锡市委、市政府深刻把握当前国内外发展大势,立足无锡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面向“十四五”发展、面向区域一体化、面向世界科技创新前沿、面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为积极融入太湖湾科创带建设,进一步纪念先贤、传承精神,经开区(芳桥街道)着力打造“培源科学城”,围绕科学城总体发展思路,以及未来科学城需要承担的产业创新功能,科学城建设重点在发展产业引导、创新功能、园区开发、绿色生态和公共服务等几个方面提出发展对策。
一是注重高端创新,制定拾级而上的产业发展路径。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完善自身的产业生态圈为着力点,加快对接区域创新型产业集群,在配套领域、细分领域布局发力,力争成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重要节点。充分借鉴广深科技走廊、松山湖等先进地区分阶段发展经验,制定“产业园-创新区-科创城”三阶段发展路径。在产业园阶段主攻新兴产业招商、离岸创新、离岸创投,加快招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企业落户,围绕新兴产业组建一批离岸创新、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围绕科学城组建市级科技金融平台,瞄准沪宁杭等龙头城市未来产业领域的科研院所、创业孵化器、初创企业开展参股、入股。在创新区阶段主攻产业集群升级、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配套、离岸资源本地化,支持发展势头较好的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集聚检验检测、数字创意、工业设计、供应链服务、人力资源等一批高端服务业,鼓励离岸创新人才团队、科研院所等落户科创新城。在科学城阶段主攻区域服务、新业态等高层次产业形态,推动“制造 服务”融合发展,提升科技金融、知识产权对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体验经济等一批新业态。
二是注重区域协同,形成互为支撑的统筹发展格局。围绕功能一体,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功能布局,积极发挥中心城区、科创新城、原产业区、芳桥区域、新庄区域等板块各自优势,形成中心城区高端服务,科学城科技产城联动,原产业区产业转型发展,新庄和芳桥功能延伸互动的总体格局。围绕用地空间,形成个体独立发展、集约利用,总体统筹布局、综合利用的格局;围绕综合交通,形成区域一体化道路和交通体系,尤其是区域大交通和城市主干道,无论是规划布局上、建设时序上,还是运营管理上都要无缝对接,发挥道路交通的zui大功效;围绕绿色生态,科学城要以城市绿地系统为依托,结合现有地形,构建城市绿地机理,形成与中心城区绿地、新庄和芳桥优质生态资源一体的生态绿地格局。
三是注重产城融合,优选精明持续的弹性开发模式。强化与城市总体发展框架相衔接。在可持续发展上,通过城市经营来保障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发展来推动城市建设,形成产城联动的优质融合;在建设时序上,结合产业发展三个阶段动态配置资源,产业园阶段主要配置生产制造、配套居住、社区服务等功能,创新区阶段主要配置规模化高新制造、包含研发功能的生产服务、滨水居住、滨水景观、会议会展等功能,科学城阶段主要配置环境品质较高的科技研发、高端居住、生态绿地等功能;在空间开发上,选择单元开发的弹性模式,划分生活型、生产型、综合型三类单元,单元产业、居住、服务功能内部平衡的同时,用地配比上根据主导属性具侧重。
四是注重品质服务,打造面向高端的公共服务平台。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是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扩大城市影响,吸引人才集聚的重要要素,也是进一步提升和彰显科学城的独特魅力重要环节。科学城公共服务应充分与基础设施、绿色生态相结合,形成融合生态服务、交通服务、产业服务、交往服务和生态服务空间一体化平台,以利于公共服务平台的统筹建设,一体化管理运营。一是着力打造交往服务产品,主要包括科技小花园、科技
主题公园等公共服务空间;二是着力打造交通通勤产品,主要包括公交换乘中心、内部环线等多样******通体系;三是着力打造企业服务产品,主要包括企业政务服务中心、企业区域金融中心、技术服务中心、产业协同中心、创新支撑中心等服务机构;四是着力打造人才服务产品,主要包括人才住房、高端写字楼、人才沙龙、城市综合体等硬件建设。
建议市级层面给与以下支持:1、结合经开区(芳桥街道)实际,围绕推动融入太湖湾科创带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用地;2、着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类配套;3、制定出台产业扶持政策,为“培源科学城”集聚要素,打响名片。
政协经开区(屺亭街道)工作委员会:
你们在市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关于提升培源科学城规划的建议”的提案,市政府已交由我委会同自然资源规划局、科技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综合答复如下:
太湖湾科创带建设是宜兴抢抓战略机遇、实现转型跨越的重要契机,是我市“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的头号工程。今年以来,我市按照无锡市委、市政府要求,切实把太湖湾科创带建设作为宜兴“十四五”发展的关键工程、锡宜一体化全面深入的牵引工程、创新驱动核心战略的头号工程,提标提质提效,抓实抓深抓细,推动科创带建设迅速突破、全面起势。宜兴经开区是产业强市的主阵地,是项目建设的主战场,zui有能力也zui有可能凭借突出优势,成为打造宜兴太湖湾科创带的“zui强引擎”。宜兴经开区以科创新城为主体,全力打造“培源科学城”,发挥科学巨匠周培源先生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上参与太湖湾科创带建设。
1、逐步完善工作机制。迅速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各部门和板块为成员的宜兴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建设指挥部,并diyi时间召开指挥部会议,制定出台《宜兴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建设指挥部及办公室工作规则(试行)》和各专项工作组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工作专班,明确工作职责,促使各级各部门抢前抓早、跟上节拍,迅速进入推进科创带建设的快车道。正式发布《宜兴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规划(2021-2025年)》,按照“一轴四谷三区多点”的空间布局要求,明确“依托宜兴经济开发区,高水平建设面向应用研究、产业创新发展和城市品质提升的培源科学谷”,同步制定《2021年宜兴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建设工作要点》,明确2021年37项重点工作和未来发展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水平组织编制了《宜兴太湖湾科创带国土空间规划研究暨高铁科创城城市设计》、《宜兴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8-2035年)》、《宜兴市绿地系统规划(2019-2035年)》、《宜兴市中心城区社区生活圈规划》等空间和功能规划,科学指导我市各类科创载体的发展建设。全面启动《宜兴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以太湖湾科创带建设为抓手,优化资源要素配置。
2、着力优化产业生态。围绕科创带区域产业基础,实施重点产业链市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建立“一名市领导、一个产业链、一个工作方案、一个支持政策、一个工作专班”的工作模式,推动重点产业链培育发展。一方面抓好电线线缆、环保装备、非金属材料等传统产业的优化提升,出台《宜兴市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和《宜兴市电线年)》,推进传统产业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重点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生态文旅等新兴产业,通过集中资源力量挖掘乡贤、招引项目,推动重点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开展生命健康领域在外乡贤新春座谈会、宜兴太湖湾科创带建设暨“双招双引”大会等一系列活动,吹响科创带建设“冲锋号”,动员全市上下以攻坚必克、逢战必胜的豪情信念,以全员参与、全面发力的战斗姿态,全力推进宜兴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同时,进一步提升科创带产业准入门槛,在太湖沿线重点发展绿色低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步制定《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宜兴市实施细则》,对环境影响较大、资源消耗较多的产业禁止准入,并将现存对未达到准入门槛的产业逐步转移淘汰,确保产业发展符合生态保护优先的功能定位。
3、培育挖掘人才资源。坚持把汇聚人才、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太湖湾科创带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强大动力。今年以来,我市举办了“才荟兴宜创赢未来”第二届中国宜兴太湖湾国际青年精英科创挑战赛、2021“专家教授宜兴行”科技人才对接会,与高校院所集中签订了51个涉及科创载体、创新平台、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校地、校企合作和创业人才重点项目,与4所高校签订了相关全面合作协议。此外,还启动了“揭榜挂帅”科技攻关计划,在每个产业确定1-2个攻关项目后,向高校院所、创新人才等遴选技术需求九游会的解决方案,推动加快集聚宜兴科创带建设的人才优势。为了进一步发挥乡贤资源丰富的优势,我市还制定出台了《关于深耕乡贤服务发展的工作意见》,建立了重点产业链乡贤招商工作专班机制,上线了宜兴市乡贤综合信息平台,更好的发挥乡贤作用,真正将乡贤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
4、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将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太湖湾科创带建设的重要载体,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全市科技招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压实工作责任,营造全市上下引项目、快推进的态势。在全市开展以“聚焦重大项目聚力科创带建设”为主题的“春季攻势”,1-4月,全市新招引(完成备案)工业亿元、服务业五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71只,任务完成率59.2%,超时序进度要求,其中,完成10亿元以上项目备案8只(含50亿元以上项目备案1只)。参加全省一季度集中开工的24只项目已全部开工,5只省级重大项目已开工建设4只。普睿司曼中国区总部项目、博纯材料华东生产基地项目等重量级项目顺利签约。省、无锡、宜兴三级重大项目数量、规模均呈现增长态势。其中:大拈花湾旅游综合开发等5只项目列入省级重大项目,总投资410.6亿元,项目数量和规模均为历年之zui。
1、加强规划引领作用。深入优化宜兴太湖湾科创带规划研究的内容,系统谋划、科学统筹培源科学城产业、空间、发展规划,明确培源科学城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用地范围与用地布局,先行明确科学城研究区、启动区、核心区,为着力打造宜兴太湖湾科创带“zui强引擎”提供科学的规划指导与完善的要素保障。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启动范蠡大道北延段、钱墅荡路贯通、芜申运河上的新农桥改造工程,提升发展环境。系统研究生活性服务配套布局,针对科创产业从业人员需求,匹配消费购物、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休闲旅游等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对高端人才吸引力。
3、提升产业能级水平。以“科产城人”融合为基本理念,高水平建设面向应用研究、产业创新发展和城市品质提升的培源科学城。实施重点产业链强链补链延炼造链工程,培育集成电路、新能源、生命健康、5g及未来通信等新兴产业。支持企业将重大项目、科研机构、研发平台等布局培源科学城,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集聚度。加速完善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致力于把培源科学谷建设成为科创带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
3、强化载体平台建设。按照《无锡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宜兴发展规划(2021-2025)》,在培源科学谷着力布局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制造业研发平台、小试中试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等科研平台。以培源科学谷为核心启动区,加快推进科创慧谷等重大项目建设,增强科技企业加速器服务能力,提升市场化、专业化发展水平。以5g信息技术产业园、“3985”电子专用材料产业园、集成电路研发设计及装备制造产业园、绿色动力(氢能)产业园等专业园区、重点载体为支撑极,培育更高能级的科技创新产业,承载更具活力的成果转化项目。加快推进自贸区联动发展创新区建设,申建海关b型保税物流中心,规划建设长三角电商产业园,打造更高能级的开放创新体系。
4、深耕乡贤资源效应。紧抓机遇,主动作为,依托以周培源、蒋南翔等一众乡贤,助力培源科学城建设。全面提升对历史名人资源开发的保护和重视,以建设乡贤博物馆、名人纪念馆为契机,吸引高等院校来宜开展校友联络与校友活动工作,展示宜兴创新创业成果,引导搭建校地科创合作平台。实施“氿子兴宜”工程,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绘制乡贤人才地图,依托太湖人才峰会,高水平办好乡贤发展大会,分产业链召开乡贤产业对接洽谈会,乡贤恳谈会,吸引乡贤人才。进一步加强名人品牌意识,加大宣传力度,扩展学生资源,邀请名人学生了解宜兴、关注宜兴、建设宜兴。
5、建设人才发展高地。秉持人才作为diyi创新资源的核心理念,坚持“产业聚人才,服务留人才”并重,全面加强“双招双引”工作,着力引进高等级科研机构、集聚高质量科技企业、营造高效能科创环境,推动产业新城快速崛起。加快汇聚乡贤力量,培育陶都企业家,加速引进高层次人才,充分释放政府和市场人才服务的效能与效益,搭建人才服务平台,不断创新人才政策环境、完善人才安居环境,构筑宜创宜业宜居的人才发展环境。
6、发挥政策激励作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优秀做法,精准聚焦我市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和太湖湾科创带建设的实际需要,牵头有关部门出台一批更有含金量、更富吸引力、更具实效性的政策意见,力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今年将重点修订完善好高质量发展政策意见,出台生命健康、电线电缆、环保等重点产业专项扶持政策,启动编制“宜兴太湖湾科技创新带高质量发展意见”,激发企业投资热情和创新活力,以此助推科创带建设。
7、实施板块互联互动。加强区域间深度融合、调动各方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按照市委、市政府规划指导要求,加强宜兴经开区与周边板块联动,共同建设“培源科学城”,合力推进环境整治、交通组织、资源整合等工作,提升科创新城东大门整体形象,与新庄街道大学城连为一体、紧密呼应,发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聚合效应。加强与新吴、滨湖等地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实现信息机制的“软联通”,在人才引进、产业匹配、招商引资等方面加强与周边板块合作,充分发挥培源科学城优势,实现区域板块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以上办理情况,如有不同意见,请与我们联系。联系人:钮丽云,电线。

产业招商/厂房租售:
或微信/手机: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九游会的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九游会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