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在太湖之滨他们这样做 -九游会
一杯用“污水”冲泡的咖啡味道如何?一株用“污土”栽培的果苗长势怎样?月7日至9日,“与江共生 ‘绿’满新征程——长江经济带及黄河流域省级党报全媒体行”采访团走进江苏省溧阳市、宜兴市,聚焦“绿色园区绿色增长”,记录当地靠江而兴、与江共生的现实图景。
本次全媒体行由长江经济带省级党报智库联盟、新华日报社主办,在为期天的行程中,来自1个省区市的4余名记者相继走访了溧阳生态创新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中心等地。
今年是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开局之年,实现绿色增长,同样是广东所锚定的重要目标之一。此次,南方日报、南方 客户端记者也由珠江行至太湖之滨,循着长江流域的绿色发展之道,探寻以绿色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密码。
驶入溧阳市天目湖镇桂林村村道,红、黄、蓝三色构成的分道线随车轮向前延展。车窗外,天空晴碧,一幢幢白墙黛瓦的江南民居掠过,远方山色翠微,草木青绿。
桂林村位于沙河水库和大溪水库之间,依托临近旅游度假区的地缘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产业,通过生态修复、设施提升,形成滨水景观带,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优良的生态环境,为桂林村吸引来桂林山居、安悦天目山居、东野茶舍等文旅项目,总投资已达300亿元。在这些项目的带动下,村民们自办的民宿、农家乐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今,村中的工商注册商户达到170余家,收入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伴随田间地头的“含绿量”不断上升,乡村振兴的步伐也愈发有力。
4月8日下午三时,一场热闹的集市正在宜兴市新街街道潼渚村举行。不远处,三五孩童在草坪上嬉戏,临近的小河波光粼粼,藻荇随波飘摇。更远处,田垄上间隔着一簇簇绣球,连绵的金灿灿的油麦花向远方铺展开来。
就在数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模样:河面落满枯叶、水体黑臭且严重富营养化……为了让山变绿,水变清,潼渚村关停了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并与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展开合作,在021年引入环境管家一体化管控平台,实现污水处理、生态预警、水质检测等功能的云端管理。
目前,每天都有约40立方米的村民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被排放至村中小河,在涵养水源、美化环境的同时,也可作为农田灌溉水。在农业生产水退回后,经过农业生态沟渠的收集和三级处理,再次回补至河中,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我们潼渚村有770户人家,这几年随着村里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回乡发展。”潼渚村党支部书记蒋振表示,有了生态环境做基底,未来计划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村民的日子过得更好,“我的底气更足,信心也更强了”。
改善生态环境,守住绿水青山,背后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劲支撑。
地处江苏省宜兴市的国合环境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下称“国合基地”)成立于2017年,通过国和融创、科技强基、生态孵化、互助共利的模式,推动生态环境领域的科技发明专利快速完成从图纸到现实、从现实到产业的转化。
在国合基地的九游会的产品展示大厅中,一个如同积木般的雨水收集模块吸引了众人的视线。现如今,这块“积木”已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多个城市的雨水回用改造项目中。
走进距团氿不远的宜兴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下称“宜兴概念厂”),从上方俯瞰,整个厂区如同一片三叶草。自2021年8月调试运行以来,宜兴概念厂的日均污水处理量达到1.7万吨左右。
经过初沉发酵新技术、高级氧化耦合技术等处理,来自城区的生活污水被“洗去”氮磷、抗生素等物质,在达到ⅲ类水标准后,通过云爱河流入团氿、东氿直至太湖。
厂区中的咖啡店,是当地颇有名气的网红打卡点。吧台上摆放着一瓶瓶“永续水”和冲泡好的“污水咖啡”,贴着“好水不问出处”的标识,这些饮品均由宜兴概念厂每日处理后的污水制成。
宜兴概念厂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沼气,每天可生产1.8万度电,剩余的沼渣每年形成6100吨营养土,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可用于土壤改良或园林绿化还田,年减排二氧化碳量便可超过3.6万吨。

产业招商/厂房租售:
或微信/手机: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九游会的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九游会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