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游会 > 宜兴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各开发区管委会(管理办),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市各国有企业:

  《宜兴市国家创新型县(市)和省创新型示范县(市)建设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宜兴市国家创新型县(市)和省创新型示范县(市)建设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入推进宜兴市国家创新型县(市)和省创新型示范县(市)〔简称“创新型县(市)”〕建设工作,加快打造创新能力突出、创新成果丰硕、创新特色鲜明、创新引领作用强劲、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引领高地,按照《科技部关于印发〈创新型县(市)建设工作指引〉的通知》(国科发农〔2018〕130号)、《江苏省创新型示范县(市、区)建设工作指引》(苏科区发〔2021〕163号)等文件要求,制定本方案。

  宜兴位于北纬3107至3137、东经11931至12003,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沪宁杭几何中心。宜兴东面太湖水面与苏州太湖水面相连,东南临浙江长兴,西南界安徽广德,西接溧阳,西北毗连金坛,北与武进相傍。滆湖镶嵌其间,三氿(西氿、团氿、东氿)相伴市区两侧。市域面积1996.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07.1万、常住人口128.7万,下辖13个镇、5个街道、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工业园区,创下我省一个县级市同时拥有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度假区的zui高纪录。

  宜兴是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东临上海180公里,西接南京150公里,南望杭州150公里,2小时经济圈覆盖了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和无锡等16个大中城市。宁杭高铁、新长铁路、宁杭高速、锡宜高速、芜申运河穿境而过,无锡丁蜀机场新近开航。随着盐泰锡常宜城际铁路、沪苏湖城际铁路等轨道交通的快速建设,宜兴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236.72亿元,人均gdp达17.4万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31.7亿元。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全市一、二、三产业的比重达到2.5︰52.6︰44.9,第二、三产业占到产业总值的97.5%。集成电路、新能源产业加速壮大,电线电缆、环保产业规上工业产值分别达1491亿元、311.1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增至941.5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居全省同类城市前列。

  动力活力有效释放。“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模拟审批、“拿地即开工”、“一业一证”等举措助力审批提速,“宜兴业”营商环境品牌有力打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到位,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为全国典型。2022年,实际使用外资2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达82.25亿美元,同比增长21.2%。“深耕上海”效应显化,锡宜产业协同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取得关键突破。

  绿色本底愈发厚重。pm2.5年均浓度降至28.6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5.2%。自然湿地保护率、林木覆盖率分别达62.5%、31.3%。入选省首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宜居魅力日益彰显。入选省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试点,获评省生态园林城市。宁杭高铁宜兴站日开班次、日均旅客到发量均居线上同类城市首位,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更为完善。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标准农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占比分别达92.5%、77%。创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省、无锡市特色田园乡村27个,成为省内weiyi全国美丽乡村重点县建设试点。

  美好生活更有质感。坚持民生为本,2022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69215元和38153元,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深入推进,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慈善捐助、深度救助、村民医疗互助体系不断健全,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组织管理持续强化。始终坚持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宜兴早在2006年便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宜兴市科技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分设科技工作办公室、人才工作办公室和高技能人才工作办公室,其中科技工作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科技局。市科技局是市政府工作部门,为正科级,负责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内设机构6个,机关行政编制16名;下属事业单位4个,事业编制26名。宜兴环科园、经开区均设立科技局,为正科级,内设机构3个;各镇、街道均设有科技管理部门,并专设科技助理岗位,基层科技管理工作人员累计超100名。

  体制机制不断优化。聚焦科研项目组织管理,坚持和完善本级科技计划项目组织管理体系,创新实施“陶都之光揭榜挂帅”机制,面向全国发布榜单征集揭榜方,搭建了“谁能干就让谁干”的赛场。聚焦科技产业融合发展,建立企业研发投入递增奖励机制,更大力度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深入实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领航计划”,采取“一事一议”方式推进重大科研设施和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强化成果转化激励,对参与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技术转移机构、技术经理(经纪)人和企业均给予奖补。聚焦金融支持创新体系,成立省科技企业融资路演服务中心宜兴分中心,设立规模1亿元的专项人才基金和规模100亿元的宜兴新动能发展基金。聚焦激励创新宽容失败,设立陶都创新奖,建立创新尽职免责机制,激发创新创业新活力。

  创新政策精准发力。“十三五”以来,在认真执行上级各项科技政策的基础上,宜兴聚焦科技创新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制定出台《关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科技创新30条”)、《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 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科技创新新6条”)、《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简称“科技新政22条”)、《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打造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简称“人才新政30条”)等一批政策性文件,全力为我市科技创新创业打造zui优环境、夯实制度保障。

  创新举措出新见效。聚焦产业创新发展,编制出台《宜兴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宜兴市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等一系列产业发展规划,相应组建工作专班。聚焦专项工作推进,制定出台《宜兴市创新型企业“雁阵”培育计划(20192022年)》《关于加强全市科技招商工作的意见》等专项工作计划。聚焦深化科技服务,大力开展市领导联系服务重点企业、“进企业、摸实情、优服务”调研服务等活动,着力提升科技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承担国家级、省级、无锡市级项目123项,争取到上级科技经费3.8亿元;共获得省级以上各类奖励46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10项、中国专利奖1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3项、江苏专利奖2项。2021年,本级财政科学技术支出达4.4亿元,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2.33%;严格落实各项科技税收优惠政策,1260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57.21亿元,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5.62亿元,较2020年增长59.93%和5.29%;“苏科贷”、“锡科贷”科技贷款首超20亿元,同比增长39.95%。

  尽管我市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照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和不足:比如,宜兴在谋划布局集成电路、新能源等前沿高新技术产业仍需加大力度,在做大做强生命健康、数字经济等支撑高质量发展产业仍需加大力度,在提升人才供给水平尤其是用好宜兴乡贤资源、推进乡贤返乡创业仍需加大力度,等等。对此,宜兴将紧扣创新型县(市)建设契机,加大改革力度、强化改革措施、创新发展模式,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符合宜兴实际、高质量、现代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的创新发展,我市在科技支撑产业发展方面持续探索、扎实推进,形成了具有宜兴特色的创新优势。

  具备较为扎实的创建优势。早在2009年1月,宜兴入选首批建设创新型国家百强县。2009年10月,宜兴被科技部批准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15年10月,正式通过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验收。2016年8月,我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今后五年发展“六大战略”,其中“创新驱动”列为核心战略。2021年7月,我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今后五年要打造“五个之城”主要目标,其中“打造环太湖科创圈创新之城”作为首要任务、摆在首要位置,相继编制出台《宜兴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规划(20212025年)》《“科创宜兴”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宜兴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等科技规划性文件,全力擘画宜兴科创新蓝图。2022年2月,我市升格成立宜兴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并同步成立“科创宜兴”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科技创新列为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重要议题,每年专题研究科技创新工作不少于10次,从1996年起连续举办了27届宜兴市科技节(宜兴国际科创英才节),科技节的举办不仅在全市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和人才发展环境,更将影响力从市内扩散至全国,逐渐成为宜兴这座创新型城市发展的象征。

  具备较为雄厚的产业优势。多年来,宜兴大力改造传统产业,不断壮大新兴产业。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5004.8亿元,同比增长12.4%。拥有环保装备、电线个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环保、工业陶瓷等5个省级科技产业园;拥有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个,在集成电路、新能源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国内乃至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具备较为完备的载体优势。以产业集群为核心,以三大园区为支撑,宜兴构建了一批优质的创新创业平台载体。全市建有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产业方向的新型研发机构5家,已建科创飞地6家、在建3家,已建科创载体32个、在建13个,建有中荷、中芬、中非、中柬等13个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以及武汉科技大学技术转移宜兴分中心等5家高校技术成果转移机构,建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国家级检测检验平台4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省级加速器3个、省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5个,建有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省级众创空间4家,建成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20家(国家级1家、省级147家、无锡市级143家)。江南大学东氿校区建成启用,实现宜兴高等教育新突破。

  华氏医药宜兴药谷联合实验室

  实验室位于北京亦庄,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高端制剂和复杂制剂的cdmo的产业为主。由华氏医药集团与宜兴环科园药谷通过资源互补合作,依托企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实验室资源,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平台,为宜兴药谷持续导入优质科创、产业资源。目前在研项目10项。

  宜兴环科园北京科创孵化器北京投资服务中心

  中心位于北京市cbd商务区,建筑面积约1539平方米,总投资600万元。载体由江苏中宜环科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以宜兴环科园产业发展需求及重点布局(“3 2 n”产业定位)的产业为主,可容纳20个以上的科创团队入驻。截止到目前,储备128个项目信息,深入对接50个科创项目,拟入孵引入宜兴环科园注册项目10项。

  孵化器由宜兴环科园建设,上海司桐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运营,位于上海市闵行区恒南路688弄,总面积1500平方米。以生物制药等产业人才和前沿科技的引进为导向,通过异地孵化模式来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孵化、招商引资、研发服务、引领示范、窗口宣传等功能。

  宜兴环科园创城汇(深圳)科创中心

  中心位于深圳市龙华区,建筑面积750平方。载体由创成汇运营,以符合园区发展定位的产业为主,可容纳10余家企业(项目)入驻。通过发挥平台资源优势, 深入以赛引才、以赛引企、以赛招商合作 ,积极引进更多人才项目、招商项目。目前已招引项目近15项。

  国合环境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一带一路绿色产业孵化器)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
或微信/手机: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九游会的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九游会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谁是宜兴科创产业园的标杆?这里或许有答案!

谁是宜兴科创产业园的标杆?这里或许有答案!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谁是宜兴科创产业园的标杆?这里或许有答案!   城市的格局随着时间和规划的延续不断拓展,在宜城扩展的进程中,无数的新城和新区都纷纷涌现出来。   在这其中,宜城早一批的城市拓进者已然崛起,在宜兴的版图上留下一笔。...

“科创1号”园区筑巢引凤助力宝山人工智能产业阔步向前

“科创1号”园区筑巢引凤助力宝山人工智能产业阔步向前

  近几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智能化,人们对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经济热词已经耳熟能详。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作为后发的新兴产业也在悄然崛起,在底层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一个个能够改善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应用场景也出现了人工智能的“身影”。在宝山区顾村镇的“科创1号”园区,人工智能产业正在迅速崛起,一家家细分领域的领先企业正在阔步向前。   “科创1号”园区位于地铁一号...

天开高教科创园logo正式发布

天开高教科创园logo正式发布

  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班)发布了天开园logo(形象标识)。4月20日,记者在南开大学青年创新创业实践空间专访了三位原创者。   据悉,自2022年年底以来,天开园建设工作专班启动logo设计征集工作,多家设计公司及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师生踊跃参与。   天津天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润田介绍说:“我们共收到来自35个设计...

深圳科创园区介绍

深圳科创园区介绍

  深圳各区出境招商看哪个区跑得最快最远?   深圳市工信局联合龙岗区“北上”招商   以数字金融活水滴灌深圳产业集群沃土微众银行参与首届深圳金融产业专场招商推介会   蓉江新区在深圳招商考察沟通文和友落地走访铜锣湾集团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火炬开发区赴深圳开足马力“抢招商”   跑出高质量...

环科园推动科创“变量”转为发展“增量”

环科园推动科创“变量”转为发展“增量”

  新年伊始,位于环科园的江苏伊恩赛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在手订单已经排到了7月份。作为鹏鹞环保科技创新园众创空间的入驻企业,近年来,伊恩赛浦在水处理、污泥干化领域频频崭露头角,已成长为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伊恩赛浦的发展轨迹,在环科园并非个例,随着高品质科创载体的日益成熟,科创正成为环科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环科园,鹏鹞环保科技创新园众创空间是以环保行业为特...

宜兴赫联智能智造科创园园区建设项目

宜兴赫联智能智造科创园园区建设项目

  宜兴赫联智能智造科创园园区建设项目   宜兴赫联智能智造科创园园区建设项目   ,审批了宜兴赫联智能智造科创园园区建设项目,审批结果为未知。   宜兴赫联智能智造科创园园区建设项目其主要审批事项为:   中项网()及时发布宜兴赫联智能智造科创园园区建设项目项目审批结果。   您可以登录中项网查...

无锡宜兴经开区:坚定先进制造业为第一选择谱写发展诗篇

无锡宜兴经开区:坚定先进制造业为第一选择谱写发展诗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开区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主阵地,高扬奋斗之帆、紧握奋斗之桨,坚定先进制造业为第一选择,形成了集成电路、新能源、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产业“多足鼎立”的发展局面;聚焦双招双引“第一菜单”,打造了“近者悦 远者来”营商环境品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收获了丰硕的成果,谱写出一首首激荡人心的发展诗篇。   围绕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

【践行嘱托开新局】布局“一轴四谷三区多点”宜兴打造太湖湾科创带“南翼动力源”

【践行嘱托开新局】布局“一轴四谷三区多点”宜兴打造太湖湾科创带“南翼动力源”

  在宜兴,34公里的太湖岸线平方公里的土地将以“科创”之名被重新定义。3月10日,《宜兴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规划(2021-2025年)》正式发布。“一轴四谷三区多点”的空间格局,既是宜兴集自我优势发力科创之城的自信,更是宜兴打造“太湖湾科创带南翼动力源”的核心所在;“依山傍湖环氿揽川”的发展形态,既是宜兴与生俱来的生态禀赋,更是宜兴以科创贯穿发展,打造“长三角中心区科技生态城”的壮...

网站地图